其他
- 智商与智能
- 事事为孩子计划将来,是好是坏
- 爹D亲亲孩子妙法
- 培养幼儿视知觉
- 如何为儿童选择合适的玩具?
- 齐游戏齐学习
- 幼儿护理 - 预防轮状病毒肠胃炎
- 全方位学生支援服务之家长参予
- 驻校支援服务合作经验分享
智商与智能
儿童接受智力测试的结果一般称为智商,能反映智能高低,即儿童应用於学习新知识、环境适应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综合认知能力。究竟儿童的学习能力是否完全取决於智商高低?勤勤是一名资优儿童,智商近130,但他的学习表现一般,原来他的专注力很弱,影响学习进度。芝芝的智商一般,从内地来港时七岁,不懂英语。在老师和父母鼓励下,奋力苦读,最终英语科成绩突飞猛进。可见儿童的学习表现受很多外在环境影响,不能单靠智商判断。
有些家长会因好奇,带孩子进行智力评估,期望尽早得知孩子的智商。我不鼓励家长随便或过早带孩子接受评估,除非发现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异常,如怀疑儿童有自闭症、读写障碍、语言障碍、肢体协调障碍、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等。无谓的评估,可能为儿童贴上不必要的标签或增加压力。
比起智商,著名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Howard Gardner更著重儿童的智能的发展。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不同的智能,包括语言能力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及个人内省智能,同样可以给予儿童满足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变得更积极上进。
再看一个例子,浩浩的学科成绩差强人意,自我形象低落,但老师发现他有运动天份,便让他参加学校的篮球队,他在大小公开赛中屡获殊荣,不但是球队的主将,更因此成为校内女生的爱慕对象,重拾自信后的浩浩变得爱上学,更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一名出色运动员。故此,家长宜多鼓励孩子作多方面的尝试,让他们发展潜能,快乐成长。
撰写:陈绮华(协康会青葱计划总经理)
事事为孩子计划将来,是好是坏
现代家庭倾向奉行小家庭主义,生孩子一般不超过两个,而独生子女家庭更是越趋普遍。孩子数量的减少,使得父母把过多的关心与爱放在孩子身上。基於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家长一方面倾全力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环境,事事代劳,样样满足所求;另一方面也难免把自己的意愿一厢情愿的加诸子女身上,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康庄大道」发展。常见家长积极把孩子送往学习一些他们还不能理解的知识和技能,当中未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性格或能力是否合适。这种情况下,往往造就了一批「天之骄子」、「天之骄女」。他们缺乏独立性,不适应群体生活,受到压力更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行为。
优质的育儿方针,是以孩子为中心出发,并对他们抱有合理的期望。每个孩子与生俱来便附有各种不同的潜质,家长须做的是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其性格、能力及兴趣,并根据他们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适当的给予辅导式的引导。儿童发展更须考虑其全面性,家长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及智力发展的同时,亦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作发展、社交技能和独立生活能力,才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对1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过了婴儿期,以前那种被动的状况会随著他们发展支配双手能力及肢体动作而转变,开始出现了独立活动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又暂未能让他们能全面离开大人,独立地与外界环境打交道。这时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又充满探索机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充份发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享受能主宰自己行动的乐趣。家长在为他们提供独立性之同时,亦应明白幼儿自身的能力有限,还不能使他们随心所欲地完成一件事情或达到一个目的,需要父母从旁协助。幼儿的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只有让孩子自己参与完成一件事情,他才能意识到自己有力量,因而更具信心去探索学习。
早期教育的目的并非让孩子学习力有不逮的知识,骥望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超人一等。而是启发孩子已有之发展能力,给予适当的刺激而使之得到强化巩固。
撰写:施鸣鹭(协康会临床心理学家)
爹D亲亲孩子妙法
齐来做运动
父亲是带领孩子发泄精力的理想人选,经常困在家中的孩子会捣蛋,在无聊时孩子的行为问题也特别多,如果父亲能提供孩子多些体能活动,孩子会「开心D、健康D、也会乖D」。
制造丈夫与子女相处的机会
如果父亲不爱活动,只想留在家中看报纸和电视,妻子要把握这个机会溜出去歇息一下,那管丈夫能否有效地看顾孩子,若妻子可硬心一点,丈夫自然会找出他的方法去照料孩子。
举办自助旅行团
香港是寸金尺土的地方,家庭与家庭间绝少有互相拜访的机会,孩子的社交刺激固然少,家长也没有和其他朋友聊天的机会。但有些热衷於活动的父亲,他们可以成为活动的搞手,联络两三个友好家庭,共同参加远足、生日会等活动,妻子既可以散心,孩子也可与其他人多相处。
让孩子服侍父亲
很多时,家长会舍易取难,无时无刻也想着如何教导孩子,下班后,身心疲倦的丈夫自然提不起劲去教导孩子。或许,我们可想想令孩子服侍我们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替我们揼骨、做肌肉按摩,请他们喂我们吃甜品,又或者请他们讲故事,这些都是丈夫可以在工余参与照料子女的好差事。
培养幼儿视知觉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先要有效地接收及了解感觉系统带来的资讯,才能学习周围发生的事物;其中视觉能给予幼儿大量的学习资讯,例如物件的形状、颜色、距离、位置、大小等。在视觉而言,婴儿初生的时候眼睛的调节功能是未成熟的,功能上只可以注视两英尺范围内的物件,而眼睛最能清楚看到的是距离眼睛八英寸的事物,所以婴儿一看到妈妈的乳头或奶瓶靠近时,便能即时「奶来张口」。
根据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活动性强的儿童有助其知觉的发展。故此鼓励儿童活动探索,使身体能四处走动及观看多种多样的物件、颜色、形状、大小、空间、距离的变化,可丰富儿童的视觉经验,身体能更多些练习与视觉的协调,操控四周的事物,从而在重覆的尝试中学习到各种物件的特性,都有助儿童的成长。
父母可以做什么去促进婴幼儿的视知觉发展呢?不妨从家里著手:父母可按幼儿体能发展的阶段,引导孩子主动探索,使他接收更多视觉的影像。例如:一名九个月的幼儿,当他可以扶著家中物件如矮柜横行的时候,家长不必怕幼儿会趺倒,反之应鼓励幼儿由一处慢慢走到另一处,并诱导幼儿触模附近的东西,让他体验不同的感觉。此外,鼓励幼儿利用身体的感觉配合视觉知觉的发展,特别是建立对距离,高低,深浅等的空间视知觉。例如椅子与波波池之间有个空位,父母可鼓励幼儿爬过空间,经这一爬,他便知道这个空间实际的距离。
幼儿的体能、平衡、手力和操控的能力在发展中,加上他们的好奇心强,每一次的探索都会是新尝试,失手是难免,父母要注意收好危险的物件,以免有不必要的意外。此外,配合幼儿体能发展的阶段,幼儿在体能许可的情况下探索才能得心应手,如果他们仍然未站稳,物件便应放在靠地的位置。最后,注意家居卫生,幼儿喜欢四围“捐”,家居的清洁一定要做好。
撰写:阮丽丽(协康会高级物理治疗师)
如何为儿童选择合适的玩具?
游戏与儿童成长有很密切的关系。游戏可以给予孩子乐趣之余,更可以让孩子学习许多基本的能力,使各方面的发展基础(如:感知、肌能、认知、情绪和社交等)都得以提升。玩具是游戏的工具,家长如能配合孩子的发展去选择合适的玩具,会有助刺激及加速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为其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选择玩具需注意的要点
1. | 配合儿童的发展年龄 |
按儿童的智能、手部功能及体能发展,选择一些儿童能把玩或具有少许挑战性的玩具。 | |
2. | 引起儿童的兴趣 |
先选择儿童喜爱的玩具种类,再逐步扩阔儿童对其他玩具的兴趣。 | |
3 | 提供多种感官功能刺激 |
所选择的玩具应能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例如:触觉、视觉、听觉,以加强学习基础。 | |
4 | 玩法多样化 |
选择有多种玩法的玩具,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及创造力。 | |
5 | 安全性 |
留意玩具的质料、大小、边缘是否尖锐、玩具组件是否容易松脱及附著物是否有潜在危险。 |
适合各年龄组别的玩具
0-6个月 | - 悬吊玩具 - 可用手按压或用口探索的玩具 - 手摇铃 - 扫、拍打玩具 |
7个月-1岁 | - 硬板画、布画 - 体积大的软积木 - 洗澡玩具 - 布公仔 - 不同软硬度的玩具球 - 有吸盘底座的手摇铃 |
1岁-1岁半 | - 敲打式玩具 - 套合式玩具 - 蜡笔 - 可用食指拨及按的玩具 |
1岁半-2岁 | - 分类式玩具 - 穿线玩具 - 拼砌两块简单的拼板 - 「乐高」积木 - 扭玩具大螺丝 - 洋娃娃 |
2岁-3岁 | - 锁匙玩具 - 泥胶用具 - 大小拼板 - 配色玩具 - 各式可拼砌的玩具 |
3岁-4岁 | - 「迷你」模型 - 工具性玩具 - 画板 |
4岁-6岁 | - 简单劳作/图工 - 乐器 - 图案拼板 - 球类玩具 - 附有装饰配件的洋娃娃 - 模拟家庭器具的玩具 |
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玩具可辅助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味,家长如於选择玩具时有任何疑问,请向有关的职业治疗师查询。 上文已制成单张,欢迎有兴趣的人士查阅。 |
撰文:协康会职业治疗部
齐游戏齐学习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透过玩游戏,孩子们不但可以锻炼身体,更可启发思考,并学习与别人相处的技巧。要达到以上的目的,家长们先要对游戏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有更多的学习。
每个孩子的玩耍方式都不一样,同一件玩具,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玩法,因此游戏是千变万化的,家长不应限制孩子的玩法或要求他/她跟从某一特定方式去玩。此外,游戏的目的就是游戏,不要在游戏中加插太多的训练目标,或将游戏变成一种赏罚工具。游戏的经验应该是愉快和有趣的。最后,在孩子不愿意时,不要强迫他/她玩游戏,因为游戏贵於自发。
游戏的益处
- 促进身体各方面的成长及运用 ― 透过一些体能性的活动如踏单车,可以训练孩子的动作协调及全身肌肉的运用。
- 帮助孩子渲泄情感 ― 孩子与成人一样,需要渲泄心内一些不快的情绪。透过与玩具公仔说话或角色扮演,孩子们可以将心中的感受尽情发泄,使情绪得到平衡。
- 提高社交技巧 ― 当孩子跟其同伴一起玩耍时,便要学习与别人融洽相处。过程中,他/她会学到遵守规则、与人合作、分享胜负等社交技巧。
- 启发思想 ― 透过游戏,孩子能进行各样尝试和实践,凭著自己的想像力去创造新的玩意,对其思想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与孩子玩
- 游戏的主角是孩子,家长扮演参与者的角色。所以,游戏时尽量让孩子采取主动,这样才能启发其创作力。
- 参与游戏时,家长要多赞赏少批评,让孩子玩得更开心。
- 游戏时,家长除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外,更要积极投入在游戏中,这样才能增进亲子关系。
- 透过游戏,家长可透发孩子的能力,例如孩子已晓得将积木叠高,家长可以进一步教他 / 她用积木来砌火车或桥,让他 / 她有新学习。
- 游戏时,家长可多形容孩子和自己所进行的活动,以及面前发生的事情等,藉此给予更多的语言刺激。
- 一些语言能力较好的孩子,家长可多与他们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或鼓励他们说故事,这对他们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有莫大的帮助。
如何选择玩具
- 配合孩子的能力与发展 ― 先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才选择合适的玩具。太难或太易的玩具都会令孩子失去兴趣。
- 玩法要多元化 ― 每个孩子都喜欢新奇有趣的玩具,如果玩具变化少,玩法又不多,孩子容易感到厌倦。因此家长应选择可拼组的玩具,如积木、模型等,让孩子可发挥其创作力,并对玩具保持一定的新鲜感。
- 富有教育性 ― 选择一些对孩子的技能、认知、思考、语言及创作力有帮助的玩具,例如积木可训练孩子的小肌肉灵活性,煮饭仔能发挥孩子的创作力等。
- 价钱不拘 ― 玩具价钱的多寡与其教育性未必成正比,加上孩子的兴趣很容易改变,所以买玩具时应衡量自己的经济能力,避免浪费金钱。
- 安全至上 ― 注意玩具有没有尖锐的边缘或粗糙的表面,避免选择一些含有小块或有毒的颜料的玩具,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幼儿护理 - 预防轮状病毒肠胃炎
轮状病毒肠胃炎小常识:
- 每年秋冬是病毒性胃炎的流行期,轮状病毒肠胃炎是其中最常见的,它的感染途径是「粪口传染」,病菌通常是经过人的手进入体内;患者最先的症状像感冒,但一、两天后开始呕吐,接著便是拉肚子。
- 没有甚么特效药可以立即治疗轮状病毒肠胃炎,只要不出现脱水现象,便可自然痊愈,只有少数个案会引起并发症,如:抽筋、坏死性肠炎、无菌性肠膜炎等等。
- 最重要的就是补充水份及电解质,不需完全禁食,发病后24小时内最好不要吃固体食物,不要给孩子喝冰凉的饮料,以免再刺激肠脏蠕动,令他拉肚子拉得更厉害,也不要一下子喝得太多,以免引起严重呕吐。
护理及预防方法:
(一)
- 许多出生才几个月的婴儿,在染上这个病以后,会对他们的主要食物―牛奶,出现不能吸收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牛奶的浓度冲稀一点或冲泡不含乳糖的止泻奶粉。
- 如能避免孩子腹泻的情况更严重,也可暂时让宝宝空肚子,让肠胃道休息;也可喂食米汤,并按情况,渐次酌量添加麦粉等副食品。
- 7-8 个月以上的宝宝可吃熬得稀烂的稀饭或白煮面条,或吃松软的土司、馒头和面包。
- 对於年龄更大的孩子,吃的东西仍是以简单、清淡为主,这可有助他们肠胃道的康复。
(二)
- 记录孩子的排便情形
- 记录孩子的排便次数、硬度、颜色和气味等等。这些资料可以在就医时成为医师的参考,方便诊断和治疗。
(三)
- 除了要注意孩子本身的清洁干净外,给孩子喝的水和吃的东西一定要新鲜、卫生。冲奶和喂奶前一定要洗手,奶瓶也要消毒干净。
由於轮状病毒肠胃炎主要经过人手传入体内,所以父母照顾孩子时,必须养成洗手的习惯。另外,家居环境要保持清洁,例如:地板要经常清洗,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全方位学生支援服务之家长参予
最近本人曾与多位家长会面,畅谈大家对融合教育的看法。这些家长的孩子虽然都患有特殊学习困难,但都能顺利适应主流学校的学习生活。从他们的分享中,最令家长感到欣慰的,并不是孩子在学科成绩上的进步,而是孩子能够喜欢上学,也享受学校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其中一位家长讲述她的感受:
「我的女儿知道自己的语文成绩不太好,但她并没有表现失望、沮丧,因为学校采用活动教学,让她在课堂上参予研习和讨论,她和其他同学也相处融洽,我已感到非常满足了。」
在座的家长都抱有相近的想法,他们渴望孩子在学校和其他小朋友融洽相处,透过群体中的互相模仿,学会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也懂得遵守社会的规范。为了帮助孩子更投入校园的生活,家长也会积极参予学校的家长教师会,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和老师间的接触和联系,藉此了解如何协助孩子在学校的适应,另一方面,也从 参予学校的义务工作中,有机会和孩子的同学在课余活动中接触,让他们更了解一般孩子的想法和朋辈相处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加以引导和协助,其中一位家长有这样的分享:
「从前我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处,感到很自卑,时常想像孩子会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但在参予学校的义务工作里,我发现每个小朋友都有他们可爱的一面,但同时也会有个别本身的问题,我和孩子的同学熟络了,他们会主动找我倾谈同学间发生的事情,我感到不单可以帮到自己的孩子,间接也成为这群孩子的朋 友。」
面对这几位积极主动的家长,我尝试探索学校方面的推动因素,到底学校做了那些策略性工作,令致家长如此满意学校的服务呢?以下几点是家长分析的总结:
一. 普及化的家长教育工作
家长反映他们特别欣赏学校能够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家长教育讲座,帮助家长及早识别子女在学习和发展上的困难,在这些工作坊里,专业人士会详细分析各类学习 障碍的特徵和训练方式,让家长对於学童的问题会有正面的了解,减低他们对有特殊学习困难学童的误解,而有特殊学习问题儿童的家长亦可藉此机会分享自己所面对的困难,从中获得一些支持。
二. 学校领导层的关顾
家长是否愿意自己站出来为孩子多做点事,其实是有赖学校领导人士所表达的立场和态度,对於校方的正面推动,譬如主动约见有特殊学习障碍儿童的家长,认识他们在教育孩子所遇到的困难,聆听他们提出的意见等均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校长的角式,家长尤为重视。有些家长与校长见面后表示,虽然校长不一定赞同他们的 想法,但由於他们有机会讲出自己的需要,故此对学校的信任也增强不少。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比起在学生出现困难/问题后才处理更为理想。
三. 有效的个案管理和跟进
家长一致认同班主任及老师在协助有特殊学习需要学童的重要性,但是碍於老师已有繁重的教学责任,故此他们特别期望学生辅导主任担当沟通桥梁的角式,尤其在新学期开始时,个别老师对学童的认识并不足够,实在有赖学生辅导主任连系家长与老师间的接触,让新老师充份了解学童的进度和特质,尽快掌握儿童的学习需 要。若每个有特殊需要的学童也有其进度或训练资料记录档案供负责老师参阅,则更理想。
四. 全面的专业支援服务
对於为有特殊需要学童提供的驻校专业支援服务,家长认为此部份除了要针对学童的训练需要,家长本身也应有机会认识或参予部分训练过程,因为在儿童小学阶段,家长必须为子女提供适切的学科温习及生活技能上的指导,这样孩子才会有明显的进步,因此校方在设计专业支援服务时,家长的参予极为重要。
另外,由於儿童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学习问题会有差异,故此,专业治疗服务的延续性及有关的配套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有读写障碍的学童,他们需要职业治疗师训练他们有效克服书写困难的方法,也需要心理学家协助他们提升学习动机及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技巧在策划专业支援服务的时候,也需注意到不同类 型训练的衔接和配合。
以上的讨论除了综合家长的看法外,也包涵协康会青葱计划驻校服务专业团队的宝贵意见。在不断拓展驻校专业支援服务的过程,我们深信唯有透过学校、专业人士及家长三方面的互相交流和推动,才能获得美好的成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资源上的配合,老师在繁重的教学及行政中,要肩负全面支援有特殊学习困难学童的责 任时,实在谈何容易,希望我们在加把劲之余,也要争取合理的资源作为服务的后盾。
撰写:邱吴丽端(协康会助理总干事)
驻校支援服务合作经验分享
在九七年下旬,我参加了由教统局 (前称教育署) 辅导组所举办的辅导课程,而协康会的心理学家是其中一位讲者。她向我们讲解了特殊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徵、成因及辅导的原则与技巧,顿时令我联想起一些经常被批评为「懒惰、不专心、刻意与人作对」的学生,他们的顽劣究竟是本质上的问题还是有发展上的障碍呢?我们无法单从外表判别,所以我们会把学童转介至特殊教育组作详细的评估诊断。可是由於资源不足,往往轮候需时,而跟进的辅导服务亦有限,我们只好在有限的资源上尽力提供协助。
直至两年前,当我获悉协康会「青葱计划」推出了小学驻校支援服务后,便急不及待向他们查询服务内容及安排。经讲解后,我相信有关服务能帮助有需要的学生,但令人担心的是资源问题。幸好经过多次的商讨,校长及行政部同事均理解到专业服务对学生、家长以至老师所带来的裨益,服务遂得以顺利展开。
第一期的服务於二零零一年九月展开,心理学家每星期驻校一次,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小组训练。此外,心理学家亦会约见个别学生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小组中的表现和进度,好让家长能掌握协助的方法。至於老师方面,我会把学生的评估结果及小组表现转告他们,以加深他们对学生的了解,从而在功课及课程上作出适当的调节。
为提升服务成效,我们在下学期再安排学生和家长一同参与由「青葱计划」职业治疗师主持的「写字技巧训练班」,让家长明白如何在家中跟进学生的写字障碍问题。由於治疗师提出了针对性的训练技巧,故此学童在写字技巧及信心方面均有不少进步。
总结而言,驻校支援服务对学生、以至家长和老师都有帮助,透过直接的治疗和辅导,学生的问题得以改善;而驻校服务的形式亦不会引起负面标签效应。老师方面,则可透过和专业人士面谈、沟通,加深他们对学生的理解,从而给予学童更多的体谅和关心。家长方面,亦可减少他们对子女的误解,从而鼓励他们采取恰当的协助方法。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重拾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自信和肯定,并享有愉快的童年。第二期的驻校支援服务已於去年九月展开,是次的对象是缺乏专注力或有课堂行为问题的学生。期望在家长、老师和专业同工的携手合作下,我们同样可以协助这些学生面对成长中的挑战。